浅谈服装面料艺术再造在中西方的历史与发展 分享到: |
随着时代的发展,审美观念的转变,人们对服装的要求越来越高。但是,无论时尚怎么发展与变化,造型、材料和色彩是服装设计永恒的三要素。在服装设计中,面料的二次设计主要指的是服装设计师为实现特定的设计效果,运用多种设计手法和制作工艺对成品面料进行二次加工,改变面料的原始特性。因此,面料艺术再造,已经成为体现服装艺术设计、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。 服装设计面料再造二次设计历史沿革服装面料艺术再造,作为服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,服装面料艺术再造不同于一次设计,它的主要特点就是服装面料艺术再造要结合服装设计去进行,如果脱离了服装设计,那就是单纯的面料艺术。服装面料的二次设计,拓宽了材料在艺术创造中的空间地位,丰富了我们的设计思维,它不仅是设计师意念的具体体现,更是材质形态通过服装本身表现的巨大的视觉冲击力,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设计方法。 一、服装面料艺术再造的历史 “服装面料艺术再造”这个词汇直到21世纪初才出现,但是它的表现形式却一直贯穿在服装发展的历史长河中,并随着服装和面料的发展而发展。随着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和辅助材料的不断丰富,人们并没有因为服装已具有穿着性而满足,而是在现成的面料上进行了不同形式、程度上的再造加工,也就是我们说的服装面料艺术再造。 1.中国古代服装面料艺术再造的历史 早在殷商早期,中国人就懂得运用刺绣装饰服装面料,这些都可以说是我国早期的服装面料艺术再造。表明人们对服装的理解也日益提高,逐渐从单纯的实用功能,向装饰点缀方向发展,从而使古代服饰趋向完整和统一。秦汉时期,各种以织、绣、绘、印等技术制成的服饰纹样,以对称均衡、动静结合的手法形成了规整、有力度的面料装饰风格。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,工艺装饰普遍使用花卉图案。唐代贵族妇女最流行的衣着是花笼裙,它是很有代表性的服装面料艺术再造作品,是用一种轻软细薄而半透明的丝织品单丝罗制成的花裙,上用细如发丝金银线及各种彩线绣成花鸟图形,是罩在裙子外面的一种短裙,也叫衬裙。裙的腰部装饰着重重叠叠的金银线所绣的花纹,工艺十分讲究。在唐代,不仅印染和织造工艺技术发达,面料的装饰手法也得到了发展,在衣襟、前胸、后背、袖口等部位进行服装面料艺术再造比较常见。 明代水田衣是一般妇女服饰,表现手法独树一帜,它运用拼接手法将各色零碎织锦料拼合缝制在一个平面上的服装,因整件服装织料色彩互相交错形如水田而得名。它具有其它服饰所无法具备的特殊效果,简单而别致,所以在明清妇女中间赢得普遍喜爱。它最初的形成是由于老百姓家中经济拮据,就用大小不一的
|
上一篇:防护服、测温仪,增产难在哪里 面料供应紧 下一篇:校服穿着“像大妈”,模仿00后“时尚穿法 |
版权所有:2023南京国际校服园服展览会组委会
联系人:潘老师 先生 手机/微信:188-0182-3515 沪ICP备20019626号-6
商 务 QQ : 916984267 E-mail : 916984267@qq.com